我是搞园林的,主要看它们的树叶和树皮。果有点难区分。
树皮和树叶好分点,就讲皮和叶吧。
罗汉松的叶稍微有点宽约3~6厘米,长约5~9厘米。马尾松的叶成针状,针叶大多2针一束,长12~20厘米,它和罗汉松有明显区别的。雪松的叶也是针状的,树皮深灰,树冠塔型,针叶长2.5~5厘米,它的叶尖有点灰白。白皮松针叶3针一束,粗硬,长5~10厘米,树皮灰绿色或灰褐色,树干有乳白色斑,很醒目。
剩下的就是油松了。你要区分好,**是看实物,很好区分的。
(转载) 2、马尾松又名青松、枞松, 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,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。适生温暖湿润性气候,在年平均温度13—22℃,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方生长。
不耐过低温度,在冬季零下15℃时,幼树的针叶就会出现枯萎。
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,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,在粘土、沙土、石砾土以及阳坡土层薄或石缝中都可生长。喜欢酸性和微酸土壤,PH值在4.5—6.5 的山地生长**。 马尾松生长快、寿命长,适应性强,树势挺拔,苍劲雄伟,既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,也是营造风景林,疗养林的好树种。 3、油松又名短叶松、黑松 适应性最广,在陕西省从南向北都可生长,是适应大陆性气候**的一种松树品种。
耐寒,抗旱能力强,能耐零下25℃的低温,在降水量300—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都能生长。油松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,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,在PH值7.5以上的碱性土壤,则生长不良。不耐盐碱性土壤,但在石灰岩山地、土层深厚、有机质含水量高,降水量充沛,排水良好地方生长良好。
因此,油松是陕西省北部黄土沟壑、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主要针叶乔木树种之一。 4、樟子松 它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和防护林、“四旁”绿化的优良树种。60年代引入我省榆林地区栽植,生长良好。
它耐寒性很强,能耐零下40—50℃的低温。同时,也是抗旱性很强的树种,不苛求土壤水分,根系非常发达,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。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适宜在风沙土、砾质粗砂土、沙壤、黑钙土、白浆土上生长。
在PH值超过8的碱性土和含盐量超过 0.1%或有渍水的地方,才对其生长不利。 从樟子松对适生环境条件的要求,它只宜在陕北地区做为防沙、固沙和沟壑治理、“四旁”绿化树种,大面积栽植。 5、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松、喜马拉雅雪松 雪松树形挺拔高大,雄伟壮丽,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世界**观赏树种。 雪松是亚热带树种,适宜在温暖湿润性气候,年降雨量600一1000毫米,酸性或微酸性的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上生长。
但在粘重的黄土和土壤瘠薄,岩石**的地方也能生长,不适在低洼水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生长。否则会生长不良,甚至枯*。它抗烟能力差,易受烟害。雪松适宜在关中和陕南栽植,由于雪松结实很少,扦插成活率低,主要靠外省供应,故每年用于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栽植。
雪松自然类型很多,根据树型和分枝的状况,可分为厚叶雪松、垂枝雪松、翘枝雪松三个类型。 6、湿地松 [松科] [松属] 拉丁名:Pinus elliottii 产地分布: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暖热潮湿的低海拔地区(600m以下)。**山东平邑以南直至海南岛的陵水县、东自**、西至成都的广大地区内多处试栽均表现良好。 形态特征: 常绿大乔木,树干通直,高30~36米。
树皮灰褐色,纵裂呈鳞状块片剥落。冬芽圆柱状,红褐色,粗壮,无树脂。针叶二针或三针一束,长18~30厘米,深绿色,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,边缘有细锯齿。
3~4月开花。翌年10~11月果熟,球果长圆锥形,2~3个聚生。
油松 别名:短叶马尾松、东北黑松 科属:松科松属乔木,高达25m,胸径约1m余;树冠在壮年期呈塔形或广卵形,在老年期呈盘状伞形。树皮灰棕色,呈鳞片状开裂,裂缝红褐色。
上枝粗壮,无毛,褐**;冬芽圆形,端尖,红棕色,在顶芽旁常轮生有3-5个侧芽。
叶2针1束,罕3针1束,长10-15cm,树脂道5-8或更多,边生;叶鞘宿存。雄球花橙**,雌球花绿紫色。当年小球果的种鳞顶端有剌,球果卵形,长4-9cm。无柄或有极短枘,可宿存枝上达数年之久;种鳞的鳞背肥厚,横脊显著,鳞脐有剌。
种子卵形,长6-8mm。淡褐色有斑纹;翅长约1cm,黄白鬼,有褐色条纹。子叶8-12。
花期p4-5月;果次年10月成熟。 雪松Cedrusdeodara (Roxb.) G. Don,松科,雪松属。常绿乔木,大枝一般平展,为不规则轮生,小枝略下垂。
树皮灰褐色,裂成鳞片,老时剥落。叶在长枝上为螺旋状散生,在短枝上簇生。叶针状,质硬,先端尖细,叶色淡绿至蓝绿。
雌雄异株,稀同珠,花单生枝顶。球果椭圆至椭圆状卵形,成熟后种鳞与种子同时散落,种子具翅。花期为10——11月份,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。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。
【生态习性】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,广泛分布于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及阿富汗等**,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1300——3300米。喜年降水量600——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,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**。抗寒性较强,大苗可耐-25℃的短期低温,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,往往生长不良。较喜光,幼年稍耐庇荫。
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,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酸性土、微碱性土均能适应,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,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。耐干旱,不耐水湿。浅根性,抗风力差。
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,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**,尤其是4——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。 雪松多数都是雌雄异味,加之花期不遇,自然授粉效果较差,为获得饱满的种子,需进行人工授粉。 二者不同属,习性不同,分布区域不同,油松喜寒冷环境,雪松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无法生长所有叶片和枝型比较伸展。
你只要见过这些东西,让懂的人跟你说,一眼就看出了,需要实地,这里说意义不大,你说的这几种其实最难的是油松和黑松的区别,黑松松针硬,油松要软一些,另外黑松生长速度比油松略快,所以市场也有不法分子用黑松冒充油松。
白皮松,油松,雪松,华山松区别2008-04-17 15:10裸子植物·油松。常绿乔木,高可达25米。
冬芽红褐色。
叶二针一束,粗硬,树脂管边生。球果卵形,鳞脐凸起,有刺尖。产于我国东北南部、黄河流域及四川北部,多组成单纯林。
适应干冷气候,喜中性土,耐瘠薄。 白皮松是东亚**的三叶松,我国古代尚多。今湖北、甘肃、山西、河南、四川有野生片段林,在成片纯林中只有陕西西乡、蓝田有之。
唯汉中市西乡白皮松面积**,为**之最。 白皮松,别名白骨松、三针松、白果松、虎皮松、蟠龙松、蛇皮松,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。
常绿乔木,树形多姿,苍翠挺拔,别具特色,早已成为华北地区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。近年白皮松已引种美国,世界瞩目。 西乡白皮松以离城12公里的午子山为主,山上现有成片白皮松2500亩,树高均在10米以上,胸径10厘米以上者达数万棵;树高20余米,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尚存10株。
基本上属中龄林,林相整齐,估计有活立木蓄积1284立方米。白皮松一般生长在海拔500-1000米的山地石灰岩形成的土壤中,但在气候冷凉的酸性石山上或黄土上也能生长。对零下30 ℃的干冷气候,PH值7.5-8的土壤仍能适应。能在石灰岩地区生长,而在排水不良或积水地方不能生长。
对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污染有较强的抗性。 陕西秦岭山中的这位松中“皇后”,引起了各方的广泛重视。全国各大城市热烈欢迎它去增色添彩,大量引种试验,调苗绿化。今天,白皮松这位松中“皇后”,正以它美丽的身姿出现在**各大城市的行道和公园里。
我们祝愿它为城市庭院风光和净化城市、工矿区的空气做出更大地的贡献。 雪松Cedrusdeodara (Roxb.) G. Don,松科,雪松属。 【形态特征】常绿乔木,大枝一般平展,为不规则轮生,小枝略下垂。树皮灰褐色,裂成鳞片,老时剥落。
叶在长枝上为螺旋状散生,在短枝上簇生。叶针状,质硬,先端尖细,叶色淡绿至蓝绿。雌雄异株,稀同珠,花单生枝顶。
球果椭圆至椭圆状卵形,成熟后种鳞与种子同时散落,种子具翅。花期为10——11月份,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。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。
【生态习性】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,广泛分布于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及阿富汗等**,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1300——3300米。喜年降水量600——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,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**。抗寒性较强,大苗可耐-25℃的短期低温,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,往往生长不良。较喜光,幼年稍耐庇荫。
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,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酸性土、微碱性土均能适应,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,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。耐干旱,不耐水湿。
浅根性,抗风力差。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,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**,尤其是4——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。 雪松多数都是雌雄异味,加之花期不遇,自然授粉效果较差,为获得饱满的种子,需进行人工授粉。 学名:Pinus armandii franch. 科属:松科松属 分布: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**、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**等省(区)均有分布。
形态特征:乔木高达35m,胸径1m;树冠广圆锥形。小枝平滑无形毛,冬芽小,圆柱形,栗褐色。幼树树皮灰绿色,老则裂成方形厚块片固着树上。
叶5针一束,长8-15cm。质柔软,边有细锯�。
一、外型上不同:
1、油松的针叶两针一束,较粗硬,长不过10~15厘米,球果(俗称松塔)的种鳞有刺尖。
2、马尾松的针叶两针一束,细弱,较长,长12~20厘米,球果的种鳞无刺尖。
二、花粉颜色不同:
1、油松花粉的颜色为金**。
2、马尾松花粉的颜色为淡**。
三、生态习性的不同
1、马尾松生态习性
阳性树种,不耐庇荫,喜光、喜温。适生于年均温13-22℃,年降水量800-1800毫米,****温度不到-10℃。根系发达,主根明显,有根菌。
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喜微酸性土壤,但怕水涝,不耐盐碱,在石砾土、沙质土、粘土、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,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。
2、油松生态习性
油松为喜光、深根性树种,喜干冷气候,在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酸性、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。不耐水淹,不耐盐碱,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,喜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。
四、主要产地的不同
1、马尾松主要产地
产于江苏(六合、仪征)、安徽(淮河流域、大别山以南),河南西部峡口、陕西汉水流域以南、长江中下游各省区,南达福建、泉城红、泉城绿、广东、**北部低山及西海岸,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岭东坡,西南至贵州贵阳、毕节及云南富宁。
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,长江中游海拔1100-1200米以下,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。越南北部有马尾松人工林。
2、油松主要产地
是**特有树种,产自吉林南部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及四川等省区,在我要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,具体适合种植油松的地区可以参考园林植物区划查看,生于海拔100-2600米地带,多组成单纯林。
其垂直分布由东到西、由北到南逐渐增高,分布于东经10°30′~104°45′,北纬30°~43°33′地区。